2007-05-21

[閱讀] 大象的眼淚 (Water for Elephants)

花了好幾個禮拜的中午和睡前時間,總算斷斷續續把這本小說看完了,內容很吸引人,因為馬戲團背後的故事總是神祕的。




主角雅各本來是個康乃爾大學獸醫系的大四生,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期末考前遭逢父母驟逝,在考試上交了白卷後又發現家中欠債的打擊,無意之中跳上了一列馬戲團火車,開始了在馬戲團裡當獸醫的日子。故事是以倒敘手法開始,由93歲的雅各在養老院中的生活進入他年少時在馬戲團的回憶中,回憶與現實交叉敘述整個故事。

關於故事內容和一些評論在金石堂網頁都有介紹,這裡就不贅述,比較讓我有興趣的是書中最後作者的後記。老實說,我很久沒看過「有動物表演的馬戲團」了,最後一次看的馬戲團應該是兩、三年前在拉斯維加斯看的Cirque du Soleil,這是有名的「沒有動物的馬戲團」,非常精采。因為太久沒看過這種有動物的馬戲團了,我幾乎都忘了它的存在,所以當我在後記中看到作者說故事資料的來源有些是來自小說中提到的林鈴兄弟馬戲團(Ringling Bros Circus),並且提到書中「最驚人的情節便來自事實與奇聞」,例如「泡在福馬林中展示的河馬」、「一頭不斷拔出鐵樁偷取檸檬水的大象」,或是「在表演帳篷帆布綑中發現馬戲團經理橫死的屍體」等等,便好奇的上網搜尋林鈴兄弟馬戲團的資料,沒想到這個馬戲團現在還存在,而且還固定在巡迴表演中。不過,最令我訝異的是:現在竟然還有這種馬戲團?!

好啦!我知道是我離童年太久了,不過這個發現還真的令我挺訝異的,因為我都忘了他們的存在了。

我相信這本書應該很貼切地描寫了當時美國馬戲團背後的生活情形,包括裡面的一些黑暗面。馬戲團是怎麼在火車上渡過的,怎麼巡迴的?他們像個游牧民族,每到一個地方表演之前會有人先前往目的地宣傳,在那之前,動物有動物的車廂,工人有工人的車廂,藝人有藝人的車廂,幾乎整天都在火車上,只有早、中、晚餐時刻,還有在表演地才會停下來紮營,而工人與藝人是不同的階級,互不往來,他們又是怎麼對待動物的。原來這一切都可以是那麼的真實,我恍然,而那又是什麼樣的生活?

既然林鈴兄弟馬戲團還存在,當然就要上YouTube 找一下影片了。又,既然這本書是講大象的眼淚,那就放一下林鈴的大象表演片段。



下面再放有名的加拿大非動物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 的兩個表演影片,分別是"O" 和"Mystere"。



上面是"O",下面是"Mystere",是我之前在拉斯維加斯看的,很精采,我爸本來有偷拍,結果出來後發現沒有拍成功。=.=



其中有一段是在鋼管上的表演,我看到之後心裡想到的是:這不就是台灣的鋼管女郎嘛?!哈哈。

裡面表演的人都很厲害,應該都是專業的體操選手。


【題外話】

之前去Las Vegas 的時候,忘了在哪間旅館有老虎表演,整個的設計有點像透明的海底隧道,老虎在你的頭頂爬來走去。我們看的時候,剛好有兩隻老虎在我們頭頂做愛做的事,第一次那麼近的親眼看到這檔事,還挺有趣的。不過,旁邊的白人爸爸看到後,連忙用手遮住他大概約四、五歲兒子的雙眼說:"Oh~ no, you won't want to see that."



相關資料

Ringling Bros office website
wikipedia - Ringling Brothers Circus
Cirque du Soleil office website
大象的眼淚/金石堂簡介






2007-05-19

帶人與被帶

這個禮拜開始來了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女生S,想從九月開始在我們實驗室唸PhD,主要工作是接我目前的tissue culture。自從帶我的博士生M去年年底畢業後,他找我回實驗室去接,之後整個實驗室就只剩我一個做細胞,其他都是做蟲的[註],唯一一個和我同病相憐的大概就是接今年四月畢業的博士生P 的J先生,因為他也是實驗室的唯一,唯一一個做yeast 的。(話說,我兩年前剛進實驗室的時候,也曾為了Y2H 和yeast 奮戰了快一年。)


S 禮拜一才剛到實驗室報到,我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設備,隔天就示範培養細胞(pass cells) 給她看,邊做邊解釋,然後昨天,也就是禮拜五,我給她的一盤RPE cells 滿了,我要她自己pass 看看,然後我在旁邊糾正她。之後,我才想到,我應該先問她要不要先再看我做一次的,然後才換她自己試。剛開始的時候,我沒戴手套,想說有需要提醒的在旁邊說一下就好了,忘了她從來沒碰過cell culture。結果,她才開始沒兩分鐘,我就緊張的把手套戴起來直接手伸進hood 幫她,因為沒經驗的關係,先開了pippet 才發現培養液的瓶蓋打不開,然後就手忙腳亂的要去開,因為一手拿著auto-pippetor,光靠另一隻手又打不開瓶蓋,我很緊張的怕她的pippet 碰到其他地方污染到,於是直接把手伸進去幫她開瓶蓋,邊幫忙邊跟她說,要做之前要先想好步驟,做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得不小心污染到細胞。等到她整個用完,之後她又再看我用的時候,我才想到我應該先問她需不需要我再示範一次。

我第一次接觸細胞培養應該是四年前吧!是我在UBC 的一個co-op 工作,忘了我第一次自己用的時候是不是也跟她一樣手忙腳亂,不過倒是記得我好像緊張得手一直抖。印象中我老闆好像也是就示範給我看一次(或兩次),然後他再看我用。我不記得他有像我這樣緊張的看著我,而是坐在我身後大概三十公分的地方,我都懷疑他真的看得到我在幹麻嘛,我做的時候他只偶爾提醒一下,做完之後才再跟我講哪裡需要改進。那個co-op 工作八個月做完之後,我就沒再接觸到細胞,直到我進了現在的實驗室,不過剛開始也只有偶爾做一下,主要還是和yeast 奮戰,細胞主要是博士M 在管,到今年初我又回實驗室接手,然後他也變得很少到實驗室來(到現在已經很久沒來了),就整個歸我管,於是我又回到天天與細胞為伴的日子。

我剛到這個實驗室,第一次用他們的無菌設備,自己培養自己的細胞時,博士M 好像也曾緊張的跟我說要怎樣要怎樣的樣子,哈哈。離上一次碰到細胞雖說只有短短的四個月之隔,處理過程也大同小異,但每個實驗室的習慣不一樣,多少感覺有點生疏,像是我之前在UBC 都是怎樣怎樣,培養液都是買現成的,trypsinize 之前不用先洗過細胞,trypsinize 之後要把trypsin 抽掉,換培養液下去攪…等等之類的,在現在的實驗室不是這樣,而是怎樣怎樣,trypsinize 之前要先用PBS 把細胞洗過,trypsinize 之後直接把培養液加下去攪之類的,雖說不是第一次處理細胞,但是不一樣的習慣做起來偶爾還是會有點慌亂。

但是,很重要的是:做之前要先在腦中跑過一遍,像是先開瓶蓋還是要先開pippet,怎樣做才不會手忙腳亂、才會減少污染的機會,這是很重要的,處理細胞並不難,我示範的時候也說過,一切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就是要非常小心。

講了一堆有的沒的,其實只是因為這兩天帶這個新生,讓我想到我剛來被博士M 帶的時候,那時候有問題有人可以直接問,實驗做不出來有人給建議,現在不只要靠我自己,還要帶人,感覺差好多喔!不過S 算是個很self-motivated 的人,除了細胞的事只有我能夠回答她,其他問題要是我不在,她會自己想辦法解決。

說到self-motivation,前兩天實驗室的N 才在說,他之前有在Dr. Q 的實驗室待過一陣子,發現他們每個禮拜都要meeting,然後meeting 都是要互相解決一些有的沒的問題,像是PCR 跑不出來之類的,其實這些都是自己多試幾次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要是真的做不出來實驗室有一堆人可以互相交換心得,不需要大費周章的提出來要大家幫忙troubleshooting,但是N 說因為"Q lab people have some motivation problem",所以需要教授每週meeting 來盯他們。至於我們實驗室,大概就一年一次的lab retreat 吧!而且是從前年才開始的,不過我們實驗室的人大致都沒有N 說的"motivation problem",所以到目前都沒什麼問題吧!哈哈。

嗯... meeting 頻率的拿捏之間,也是每個PI (Principle Investigator; 實驗室主持人)需要思考的事,但是我真的覺得每個禮拜一次太頻繁了啦!一個禮拜能有什麼東西可以報告?搞不好連個cloning 都做不出來呀~



註:研究通常會用一些生物當作model organism,最常用的除了細胞外,再來就是蟲(C. elegans),中文好像是線蟲,酵母(yeast),還有果蠅(Drosophila),其他還有魚和老鼠…等等。






2007-05-09

[閱讀] 再給我一天 (for one more day)

「你是否曾經失去心愛的人,你渴望能與對方再說一次話?你以為心愛的人永遠在身邊,而今你希望能再得到一次機會,讓你彌補失去的時光?如果是這樣,你就會知道,你可以把餘生用來珍藏各種時光,但它們都比不上你想重拾卻再也要不回來的那段時光。」




這是「在天堂遇見的的五個人」的作者Mitch Albom 所寫的新書,關於這本書,很多介紹都寫這是一本提醒人們要珍惜身邊所愛及愛你的人的書。剛開始看到這個介紹的時候,心裡想的是:該不會又是老套的章法吧!誰不知道要珍惜身邊的人阿!只是知易行難呀~

看完之後覺得:還是知易行難。但是,整個故事的字裡行間非常的生活,看的同時感覺好像自己曾經在無心之下也說過同樣讓人傷心的話,但是看的同時又會在心裡想,怎麼可以這樣跟媽媽說話。雖然還是知易行難,但是在和家人說話的同時,腦中會突然浮現主角奇克對媽媽說的話,然後想到自己看到時的心情: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讓媽媽難過。

其實奇克並沒有說什麼特別難聽的話,只是在媽媽需要他支持的時候他畏縮了,或是因為小孩心裡無謂的虛榮心所說出來的話刺傷了媽媽的心。像是他爸爸批評他媽媽煮菜難吃,詢問他意見的時候,他卻附和爸爸的說法;她媽媽穿著亮麗去上班的時候,他嫌她媽媽的穿著噁心;他媽媽過世的前一天,他為了什麼也不是的父親在他媽媽生日的那天晚上丟下了她。都是很小的事,卻是他媽媽需要支持,他卻拒絕伸出手的時候。

主角是個棒球選手,自殺未遂,然而在自殺時的瀕死邊緣,遇見了她媽媽,「再給我一天」的那一天,就是他遇見他死去的媽媽,用心陪他媽媽渡過的一天,在那一天中,他陪媽媽吃早、中、晚餐、陪媽媽去工作、陪媽媽去見一些人,一天的相處,他才發現他沒了解過他媽媽,他為了那什麼也不是的父親忽略了媽媽的感受,沒關心過媽媽為了他和他妹妹把多少委屈藏在心裡,只希望他們不會被父母失敗的婚姻所影響,沒認真體會他媽媽有多愛他。在那一天中,穿插了一些奇克「母親站出來支持我的時候」和「我沒有站出來支持母親的時候」的回憶片段。

因為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所以他追尋爸爸,卻對媽媽的愛視而不見,然而,他爸爸什麼都不是,只為了他自身的希望(亦或是虛榮心?)偶爾出現一下,要奇克跟著他所指的路走,當兒子不再走下去,他就消失一去不回。結果,奇克追尋的到頭來是什麼?得到的是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這讓我想到「華麗一族」的爸爸,如果他不執著於鐵平的身世而視如己出,就像主角奇克若不執著於父母的離異和那什麼也不是的父親,而關心及體諒就在身旁支持他的母親,也許就不會有後面的遺憾。

個人覺得這本比「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好看,天堂那本... 其實我看完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因為我不太了解那本書想傳達的到底是什麼。


最後放幾段摘要。

「讓我猜猜看。你想知道我為什麼要自殺。你想知道我是怎麼活下來的。我為什麼消失。這段時間我都到哪裡去了。但是,你最想先知道為什麼我要自殺,對不對?

沒關係。的大家都一樣。他們用我來衡量自己。這就像世上某一處畫了一條線,如果你從來沒有越過這條線,你絕對不會想要從高樓往下跳,不會想吞下一整瓶藥丸——但如果你越過線了,你也許想這麼做。他們覺得我越過了這條線。他們問自己:『我會不會哪天也走到像他那麼接近這條線的地步?』

說真的,沒有這麼一條線。有的只是你的人生,你如何把人生弄得亂七八糟,以及到時候誰會來救你。」

「絕對不可以對一個孩子說,哪一樣東西是太難的。而且,絕對——絕對不許對這個孩子這麼說。」

「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母親使得自己難堪,是因為活得還不夠久。」

「回頭重新做一件事,不像你想像中那麼容易。」

「我也相信,你的父母如果愛你,就會支持你,穩穩抱住你,在他們自己陷入漩渦的時候還把你抱的穩穩緊緊的。有時,這意味著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忍受了多少東西,而你也許會用無情的態度對待他們;但假如你知道他們處在什麼樣的情況裡,你就不會那樣對待他們。」

「每一件事物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一幅畫如何掛到牆上,一個傷疤如何留在你臉上。都有故事。這些故事有時很單純,有時很艱難,而且聽了讓人心碎。但是在你自己的故事背後,永遠有你母親的故事,因為你的故事得從她那兒開始講。」

「讓別人知道那些離開了我們的人的事蹟,可以使我們不至於真的失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