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1

[科學] El Nino & La Nina

聖嬰現象想必大家都聽過吧!因為就像人家說的,沒知識也要看電視,新聞常常在報,沒聽過也難。我知道它會造成天氣異常,不過卻搞不清楚是怎個異常法,好像每一、兩年就會聽到,常常覺得奇怪,怎麼每年都是聖嬰年阿?


好了,今天好不容易決定來個追根究底,認真研究一下到底什麼是聖嬰年。

聖嬰年的英文…嗯,應該說是西班牙文是El Nino,是小男孩的意思。

這個名稱起源於1800年代末祕魯沿岸的漁人,因為在他們平常捕魚的海域,季節性往南的溫暖海流取代了往北的冷流,這個情形通常發生在聖誕節前後,所以叫聖嬰。但是,今天這個名詞不在單指地區性的季節海流,而是泛稱為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現象,一個連續但異常、影響整個地球氣候的海洋與大氣的循環。

在正常的情況下,也就是非聖嬰年的情況,風是向西吹向太平洋熱帶區,這陣風使得海水由東往西流動,西太平洋的海平面升高,所以印尼的海面會比厄瓜多多上半公尺。因為海水往西流的關係,南美附近海域下面深層的水會湧上來補充,造成海面水溫會降低,西太平洋的海水會比東太平洋高約8C。而這股從海底湧上來的冷海水含有豐富的養分,孕育了各式的海中生物。在有暖氣團的暖水上空,對流較為旺盛,因此西太平洋(亞洲)會多雨,東太平洋(美洲)比較起來則較乾。





【圖片解釋】咖啡色區域為陸地,所以右邊的咖啡色是指美洲,左邊的則應該是印尼。雲雨圖示是指海洋與大氣的對流造成下雨,thermocline 是指深層的冷海水上湧至海面的幅度。(圖片取自NOAA 網頁。)

【補充】太平洋西部是亞洲,大約從110E開始,往西到美洲西部約120W區域。(忘了地球長怎樣的可以看地球儀展開圖。)

聖嬰現象發生在赤道地區,在聖嬰時期,風在太平洋中、西部就弱掉了,海水不往西移,而是往東流。東太平洋的海水不需要由深層的水來補充,原本由海底深層海水帶上來各式食物養分也沒有了,海中生物沒有食物,漁獲量也會相對減少。因為沒有深層的冷海水來降低海面溫度,造成溫度較平常高,而原本在西太平洋的大氣在中、西部太平洋就與海水產生對流,使得中南美地區大雨不斷,嚴重甚至會造成洪水。





【圖片解釋】可以看見因為風力較弱,海洋與大氣在太平洋中部就產生對流,而且thermocline 並沒有上到海面,表示深層的冷海水並沒有上湧,造成赤道區域的海面溫度沒有降低,而比正常溫度高。





由上圖可以看出聖嬰現象使得赤道地區較乾燥,東南亞、韓國、日本、美國東北和加拿大西北為暖冬,美國南部冬天濕冷。

La Nina 則是反聖嬰現象,有時又稱El Viejo,比平常更大規模往西吹的風及海流使得東太平洋更多深層的冷海水往上湧,於是海面溫度會比正常冷。La Nina 每幾年會發生一次,從1975年以後,發生頻率約為聖嬰現象的一半,通常約9-12個月,最長可持續兩年。





【圖片解釋】比正常較為強勁的東風把海水更往西吹,海洋與大氣的對流更西邊,造成東太平洋比平常更大量的深層冷海水上湧,海面溫度因此叫正常低,可以看見thermocline 上升到海面的幅度比正常情況大。





反聖嬰造成的天氣現象和聖嬰現象相反,尤其是赤道地區,例如聖嬰現象的時候,印尼和澳洲會較乾,但是反聖嬰的時候會較濕。由上圖可以看見,赤道地區會出現豪雨,東南亞及中美洲夏天較為濕冷,日本、韓國和加拿大西岸的冬天會比正常要冷,美國東南則是乾燥的暖冬。

聖嬰現象約每二到七年發生一次,聖嬰和反聖嬰現象之間的循環則是平均三到四年。聖嬰和反聖嬰現象所造成的天氣變化在冬天較為明顯。

正常聖嬰 (El Nino)反聖嬰 (La Nina)
海與大對流太平洋西部太平洋中、東部太平洋西部
海面溫度(太平洋中、東部)-較正常高(暖)較正常低(冷)
天氣現象-太平洋西:較乾
太平洋東:較濕
太平洋西:較濕
太平洋東:較乾
冬天-赤道地區會較乾,美國東北、西北和加拿大西部、東亞會出現暖冬。南美秘魯和美國東南會出現豪雨。冬天時,美國東南部會較為溫暖、乾燥,加拿大西部則會較平常濕冷。


【minc 說】

整篇文章東呀西呀的把我搞的頭昏腦脹,因為溫哥華在加拿大的西邊,所以貫性思考會認為加拿大在西邊,以全球來講是在西邊沒錯啦!但是其實是在太平洋的東邊阿~亞洲才是在太平洋西邊,整個要反向思考搞得我一直錯亂。orz...

心得:終於寫完了,聖嬰現象真是複雜阿~還是搞不清楚今年到底是聖嬰年還是反聖嬰年,溫哥華今年冬天超級冷,是反聖嬰現象吧?



參考資料

The National Academies: El Nino and La Nina
NOAA: El Nino Theme Page
Climate Dynamics Laboratory: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