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7

考驗修養的三種言論

在臉書看到朋友的奇文已是見怪不怪的事,怪的是為什麼自己看到這些言論還處於需要修養心性的程度。

以下是三種極度考驗我修養的言論:

1. 開地圖炮:很愛說某群人就是怎樣,例如自己認識的科學家可能只有兩位,卻自以為已經了解全世界的科學家,身邊在學界的人不到五位,卻很愛自以為自己有多了解學界,其實他懂個屁啊。

2. 自以為懂:懂了某個領域的 1%,就自以為懂惹 99%,比真的懂得 90% 的專家還懂。別人沒指正他,他還會以為他真的懂惹 99%,因為不懂的小妹妹會一直誇他好厲害、懂好多,殊不知姐在心裡默默翻白眼,順便給他 87 分。你說為什麼懂的人不去打他臉?因為他就自以為最懂了啊,什麼人最易騙難教?就是自以為懂的人,既然如此為何要浪費精力去跟他辯?

3. 以管窺天:自以為自己狹隘的眼界就是全世界。以自己的標準看全世界,不符合他理論的就是沒邏輯,從不覺得是因為自己的見識太少。

什麼?你說上面這三種不都是一樣嗎?是啊,自以為是的人不會漏犯了以上任何一種,這才是自己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極致,懂嗎?

而且呢,不把它寫成三樣難消我心頭怨氣。



佛曰:施主,你還需要繼續修身養性哦~(雙手合十)










2017-07-28

comfort zone

People can choose to stay in their comfort zone for their whole life;
but it's ok to throw your fear behind and push yourself out of comfort zone.

Every time you try different things,
your comfort zone gets bigger.

Sometimes it's good to challenge yourself with what you are afraid of,
until everywhere becomes your comfort zone;
Then you can go anywhere you want with no fear.

My comfort zone is staying in science.
I should 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
and, be productive.










2017-05-29

近日天仙液之事有感

這幾天某醫生的自然療法和天仙液上了不少新聞版面,孤狗了ㄧ 下和看了幾個節目發現原來市面上有些書標榜「醫師沒告訴你的事」或是「癌症真相」等等之類的,表示醫療不見得有效,說不定還有害,你看那麼多病人接受化療或電療還不是死了,不如改用健康保健食品或自然療法,你看看誰誰誰或某某某吃了以後腫瘤都變小了或甚至不見了,癌症也治好了。

這讓我想到某朋友說科學沒有一定的結論,而且一堆人作假,就算發表的科學研究也不見得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以後也可能被推翻,科學研究並不像大家認為的值得那麼高的評價或價值。生活中自己親身經歷或親朋好友經歷過的有用的才是真的有用,即便那些沒有科學論證,有科學論證但是沒有太大效果的都是無用科學,以上這個論點和那些說西醫療法不可靠、醫生沒告訴你真相,我認識的接受自然療法的人有活下來的,覺得自然療法比西醫療法好的論點有沒有 87 分像?

他的論點看起來好像是對的,但卻非常的膚淺,還以為自己多有邏輯,多了解科學。他首先忽略了樣本數,拿科學的 5% 的失敗例子去比較非科學或偽科學那 5% 表面看起來成功的例子,然後由此得出非科學或偽科學比科學有用的結論,那其他人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比,拿科學中 95% 的成功例子去比較非科學或偽科學 95% 失敗的去反駁他?要反駁科學也要有點邏輯,好嗎?

「我認識的人中接受自然療法的有五個,三個還活著,兩個死了,接受化療的有六個,有三個活著,但也死了三個,比自然療法死的還多欸,可見自然療法比較好。」這樣的結論對嗎?這裡面欠缺考慮的因素太多了,以樣本數來說,你認識多少人?正規醫學每次臨床試驗的人數又是多少?而且臨床試驗要開始前需要把所有因素都歸進去,不像你舉的身邊人的例子,超級表面的歸因。

再來,他們也不了解科學的運作方式,雖然有造假,但科學和醫學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可重複性(reproducibility),一個研究發表出來並不會一篇 paper 就定論,發表出來的同時也是讓大家檢視的開始,經過多間實驗室或研究團隊重複實驗,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最終才會被大家接受。眾所周知的科學結果的確是可以被推翻的,但並非大家想的那麼容易,你做出一個結果就覺得你能推翻它?想太多,在推翻之前你的結果需要能夠被大家重複。也因為如此,之前日本 STAP cells 和中國的 NgAgo 才會被質疑,你所有的步驟和數據都要公開讓人檢視。你拿有些人會造假來否認科學的可靠性,或是拿化療還是會死人來否認醫學的可靠性之前,我會覺得你還是回去多研究一下吧。

最後談一下何謂有用的研究,何謂無用的研究?很多人以為基礎科學無法馬上應用在生活上,或是在生活上看不到效果就是無用的研究,會這樣想表示你真的不懂,是個典型的外行又愛裝內行。要知道現在生活中你覺得有用的研究、發明或發現都是靠你以為沒用的基礎科學長年累積出來的,一點一滴都是前人的心血,研究從來不是能夠單靠一個人或一間實驗室就能做出來,很多你以為是一人的發明,他裡面所用的總總知識哪個不是靠前人的經驗累積下來的?如果你只想以自身經驗來評判一個研究或理論是否有用,那當你身邊的人都用自然療法而不用正規醫學,遇到上面的例子時,難道你也要用自然療法來治療嗎?你真的覺得科學論證不足且無法重複的自然療法比正規醫學有用嗎?自然療法才是有用的(假)科學嗎?在你批評科學不夠可靠之前,先想辦法讓自己的頭腦變得可靠一點吧。










2017-04-25

你才是你口中說的那種人,你知道嗎?

最近在臉書上晃啊晃的,看到一些人一些事,偶爾會想,我有沒有陷入那種「自己其實是自己指責的那些人卻不自知」的情況,或是會讓別人邊看邊覺得,「你自己其實就是你說那種人,你知道嗎?」

會這樣想是因為看到一個情況(其實好幾次類似的情況)是這樣的:

A 發表了某個評論或意見,B 用幾句話(不超過五句)反駁他。

A:你這個(反駁的)反應就跟刺蝟一樣,人家說個幾句就無法接受,覺得人家應該接受你的論點。(然後 A 連發了五篇文章來捍衛他的評論或意見。)

B 再說了幾句(不超過十句)反駁 A 的論點。

然後 A 又發了五篇長篇大論反駁 B 和捍衛他的論點,最誇張的是 A 的這個動作可以持續四、五天

到底誰才是刺蝟,無法接受別人的論點,硬要發好幾篇宣示和說服別人接受他的論點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果 A 的論點是對的,那當然要捍衛啊。但是對不對這件事,其實也只是個人的自以為啊,A 覺得是對的,B 不見得認為是對的。(不是那種殺人放火大是大非很明顯的事,純粹就是個人意見不同。)

其實網路上本來就是自由發言,你要在自己的臉書發幾篇文章宣示和捍衛自己的論點是個人自由,只是我覺得啦,自己一邊在說網路上是自由討論的地方,自己能接受不同觀點,但當別人跟他觀點不同時,又要發十倍的文章強調自己才是對的,感覺非要說服到別人接受他的論點,這是怎麼回事?然後發表完又很喜歡說 "just my humble opinion",到底「連發十篇要證明自己是對的」的這種行為是 humble 在哪裡啊?擺明就是自以為是的 humble 吧。當然他會說因為他最對、最有邏輯,所以沒必要接受別人沒邏輯的論點,但別人也不覺得他的論點有邏輯,不覺得有必要接受他的論點啊,哈哈,說到底還不是個自以為嘛?😆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就是轉頭做自己的事,因為你回十篇他會再回一百篇反駁你,因為他認為自己最厲害、最聰明、最有邏輯,其他不認同他的觀點又辯不過他的都是笨蛋沒邏輯。這種人看到這裡應該又會有一堆論點要反駁,說他才不是這樣,他不接受別人的論點不是因為他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而是別人的論點無法反駁他的論點的話,就表示他是對的。好啦,你最厲害,行了吧?(別人心裡默默 OS:你爽就好。)

總之,我覺得 A 在幾次類似的事情中,他的行為有點像是說得一嘴好菜,但是其實連豬肉和牛肉都分不出來,真的叫他煮,他就煎個焦掉的蛋跟你說,「看吧,我明明就會煮菜。」對啦,你要這樣說我想大多數人也懶得反駁你了。(不過看你打那麼多篇,很想要取得認同的樣子,我就給你個 87 分吧,不能再高囉。😆)

哎哎,我應該沒有像他那樣吧?自己在那邊高談論闊,別人在旁默不作聲但心裡不以為然,也懶得戳破。









2017-04-14

傳統與現代音樂的結合

上個月底去一個有趣的音樂活動,是 KPU 和 Science World 合辦的,介紹怎麼把樂器和 electro acoustic component 結合,這次主要玩的樂器是 grand piano 和 clarinet。

Event 的詳細介紹:Sea and Sky: A Sensory Music Experience
講者是 KPU 的老師(Music, Faculty of Arts):Jane Hayes (鋼琴), Francois Houle (clarinetist)

之前沒玩過 grand piano,以為只是聲音比普通鋼琴好,因為音箱比較大,今天看主講人玩,才知道是可以自己調音的,可以用各種工具,例如磁鐵或釣魚繩,或甚至就只是一張紙去調(剛剛孤狗了一下結構,應該是 tuning pins 或 dampers 的地方),用磁鐵去弄的話會出現很特別的聲音,總之就是可以用工具讓鋼琴彈出其他樂器的聲音,很有趣。

IMG_4718.JPG

IMG_4719.JPG

另一個是 clarinetist,他的樂器可以拆成五節,每拆掉一節音調就會降低。可以比對一下兩張照片,雖然照的有點模糊。也可以一次吹出兩個 note,另外也可以和 electro acoustic component 結合,我很喜歡他的聲音(可以看影片)。





另外有趣的地方是,可以在彈奏的時候邊彈邊錄,然後(同首曲子中)再邊彈邊把剛剛錄的那小段放出來相結合,玩得好的話可以玩出各種音樂。很久沒接觸樂器,這次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樂器可以跳脫傳統模式,和電子結合這樣玩,感覺我還活在史前時代的傳統樂器玩法,人家用同樣的樂器卻都已經玩到 22 世紀的花樣去了。XD








2017-02-28

閒聊 最近的幾部古裝劇

最近看了幾部古裝劇。先說孤芳不自賞吧,裡面的慢動作特寫(例如女主角甩頭髮,男主抱女主轉圈)很假、很做作,男主角的聲音和表情無法連結,例如聲音有感情,但是面無表情,會有種畫面和聲音分開看的錯覺。之前沒看過鍾漢良的戲,看了這部以後完全不知道他在演啥,同一號表情從頭演到尾,看留言只能說一堆鍾漢良迷吧,男配角反而比較入戲。安啾啦寶貝演的還可。

再來是大唐榮耀,劇情普普,但是收尾很爛,聽說有第二部,還會有人想看嗎?(是說唐玄宗和他兒子也太無能,昏庸皇帝的戲真的看不太下去,邊看邊想這兩個佔著茅坑不拉屎的皇帝什麼時候才要讓位。)男主角不錯,但是為什麼女主角是景甜啊啊啊?!留言也都是一堆景甜迷。這部劇情和錦繡未央有點像,但錦繡的女主角就不錯,邊看這部會邊想為什麼女主角不找唐嫣呢?然後苗子俊很帥,但我比較喜歡他在秀麗江山裡的角色,青雲志的都比在這部裡的好。😭(哦對了,青雲志的男主角也是一號表情從頭演到尾,昏倒。orz...)

最好看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前沒看過趙又廷演的戲,沒想到他在這部演的很好,比我預期的好很多,內心戲都有演到位。他在這部裡分飾兩角,這兩個角色在劇中個性相似,但趙又廷把他們演到相似卻又有區別,我覺得滿不錯的。楊冪就不用說了,我是因為她在美人心計而注意到她的,她在這部裡算是分飾多角。這部裡面另一個討喜的角色是白真(于朦朧飾),哦還有折顏(張智堯飾),很喜歡看這兩位對戲。(好啦,白真就是帥啦。)(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