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1

[日劇]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滿喜歡《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結尾。可以說,我完全是為了百合才看完這部的,她真是太帥氣了啊 XD。不管是現實中的百合子(ゆり子),還是劇中的百合(ゆりちゃん),都是我想成為的那種人。我喜歡這部戲的部分,不是主線的戲,而是支線討論的事情,主角和配角之間的閒聊,或是配角之間的對談。下面對話是我看的時候心有戚戚焉,或是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的部分。

(* 為百合的部分。)

#7

「我還以為沼田先生是敏銳的人,感覺他能從男女兩方的視角看待事物。」
『才沒有吧。』
「什麼?」
『並不是因為他是同性戀所以如何,沼田先生就是沼田先生。』
「大家明明都討厭被人貼上標籤,為什麼人們還是會戴有色眼鏡看人呢?」

--

『你剛剛樹立了很多敵人啊。』*
「我只是說出了事實而已。」
『有時候真話會造成摩擦衝突。』*
「就是因為這樣我才討厭日本,雖然美國我也討厭。」

--

「如果被知道的話,馬上就會被說,因為她是歸國子女所以有點奇怪。如果抱怨幾句,就會被說,討厭的話就回美國啊。在美國的時候又被說,是日本人就回日本去。」
『無論去哪邊,都是少數派啊。』
「雖說精通兩國語言,但是英語又有南方口音,又不擅長寫日語的文章。」
『這種應該事先說明啊,不說會被誤會成工作沒有幹勁的年輕人啊。』*
「但是,即使是歸國子女,能完美寫出文章的也有很多,我不想把這個作為藉口。」


#8

「你難道不生氣嗎?」
『抱歉,我已經不在乎這些了。』*
『連我的那份也一起生了,真是太感謝了。』*
「是這樣嗎?」
『到了這個年齡,我已經跨越忌妒這道坎了。』*
「可是,經常會有人說吧?身為女人就要怎樣怎樣的。」
『別管他們就好了,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更加努力工作,掙錢納稅。所以你們也就不要老是發牢騷了,現如今,能夠理解休產假的人的公司不是很好嗎?再說能給員工福利,說明我們公司情況安穩啊。』*

--

『那邊兩個男人在互相誇獎,好噁心啊,我爸和哥哥都自我感覺良好呢。』
「你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嗎?」
『我在學校和社會中受盡了挫折啊。』
「一般不都是這樣嗎?茅那是特例,沒有受過什麼挫折活到現在。」
『那也可以說是種幸福吧。』

「要是讓男人也能生孩子就好了。」
『好像不錯呢,讓丈夫和妻子輪流生。』
「可以選擇的話,兩個人都能照顧孩子了。」
『真是的,我應該去做科學家的。』


#9

百合:『原來還有理解我的人啊,感覺又有勇氣了。讓總是被強行賦予的價值擊碎的女性們重獲自由,因為自由才美麗。比如說,像我這樣上了年紀的剩女,能被社會需要,能夠給予人勇氣,如果那個人能因此努力奮鬥,自己也好像變得更有幹勁了。能讓現在獨自生活的人,還有害怕獨自生活的年輕女生想到,「你看,不是還有那個人嗎?她看起來很開心啊。」自己多少也能安心一點吧,所以我覺得我一定要帥氣地活著。』

『你說,請不要這麼說。為什麼?是因為我看起來很可憐嗎?爭強好勝,裝腔作勢,戳人痛處。』*

「我喜歡帥氣的百合小姐,是因為你自身散發出來的帥氣,不用為了成為誰的典範而勉強自己的,我就是這麼想的。」

『在那種地方哭,真的對不起。謝謝你,為了不讓我丟人,幫我掩護。』*

「不是幫你掩護,是不想讓任何人看到。」


#10

「我們公司對於事實婚姻,承認其作為社會保險對象的地位,但是,要是你們兩個只是單純的僱傭關係,在裁員人選選定這件事上,被選中的機率就會變大。經濟上有可以再雇用一個的富餘,不像野口他那樣有必須要供養的妻兒。」

為什麼沒家庭負擔的人就要被犧牲,變成被辭掉的那個呢?憑什麼啊?!


#11

「都五十歲了,還給年輕男人暗送秋波,不覺得徒勞嗎?」

百合:『你還真是充分挖掘了自己年輕的價值呢...... 就當我確實感受到了徒勞吧,恐怕在這個國家,有太多的女性和你懷有相同的感受。現在你認為沒有價值而捨棄的東西,也會出現在你今後即將迎來的人生裡哦。你將會成為你曾經看不起的那種人,你不覺得這很痛苦嗎?在我們身邊啊,有很多詛咒,你感受到的也是其中之一,別給自己下詛咒了,趕快逃離這恐怖的詛咒吧。』

--

『說來說去,被年齡這道咒語束縛的最緊的是我啊,變得畏首畏尾了,對自己的年齡感到自卑,說什麼比起交往,做朋友更好,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啊。』*

--

『也是啊,如果沒什麼把握是不會行動的,被束縛的成年人就是這樣。』*

「到了這個歲數,就得學會察言觀色,假裝輕描淡寫地拉近關係,然後不知不覺地開始交往什麼的。」









2016-11-25

心好累

想不到標題只好用老梗。最近覺得被挑釁,覺得心好累。本來打了一堆要回朋友的,每每想到就覺得被貼標籤很氣憤,打的時候也很氣,但是因為這兩天很累,今天突然一口氣消了,覺得可以修身養性了,反正現在回好像也沒意義了,我又不打算跟他爭論誰對誰錯,只是觀點不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他這兩天發文的用詞,讓我覺得他故意在挑釁我,不過現在算了(雖然打到這又覺得一股氣上來 XD)。如果回了,到時候他又發文的話,我怕會邊看邊血壓飆高,只是覺得打了一堆,氣沒處發又不甘心,所以決定把原本想回的留言放在這。

--

本來不想回的,因為覺得會沒完沒了,也沒時間和精力打一堆,加上我也沒看完,只看了幾句,但那幾句讓我忍不住想對號入座澄清一些事。

- 我說的不是要 equal output,是希望能夠 equal input,在 equal input 的情形下,output 如何則是各憑本事。(I know it's hard, but I think that's government 's job.)

- 我不覺得有人能夠極左,也不覺得真正的共產主義能夠做到,因為不是 100% 的人都是好的(好的定義很多,但不想扯太遠就先用這個字吧),也許只要有 5% 的人不是好的,就可以毀掉這個主義。

- 但我也不認為資本主義就是一切,是好的,我覺得政府需要適時介入,對我來說,政府的角色就是做資本家不願意做的事,也就是扮演相反的角色,否則的話就直接資本家治國就好了,把國家當私人企業那樣經營。

- 如果說一切都是由自由市場機制為主,那基礎科學研究都會死光光,因為它的產值是自由市場在十幾二十年內看不到的,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基礎科學研究除非政府有遠見有意栽培,否則哪家公司會花大筆的時間和金錢在一個看不到 value 的東西上面?(就算有企業想做,沒龐大的資金也做不來。)難道要等大企業大發善心捐錢做研究嗎?當初研究 archaea 的人應該不是因為覺得二十年後 CRISPR 可能會賺大錢才研究的,我也不認為當初有企業覺得 archaea 值得他們投入資金做研究。(你現在去路上問什麼是 archaea,搞不好一堆人回問你那是什麼鬼。)(But I'm glad that Zuckerberg see the importance of basic science.)

- 即使如此 CRISPR 也只是千萬中之一,一堆人花了十幾年研究也賺不到什麼錢,只能靠政府的 funding 勉強維持(如果有申請到的話),你能說這些研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在自由市場上沒 create their own value,所以社會憑什麼用稅金養這些研究嗎?對外面的人 yeah maybe, 但那是因為他們看不到 basic science research 是如何累積而成的。

- 不過一堆人都認為為什麼要浪費稅金在不能賺錢的基礎研究也不意外,這其中的問題,不在裡面的人看不到問題在哪,甚至不覺得有問題,做個什麼研究都要問以後能幹嘛、能不能治療?以至於現在就算看不見未來也要加個 possible for therapeutic target, 否則沒人要理你。總之就是自由市場內的人覺得他們 happy with it 沒問題,覺得有問題的都是覺得有問題的人自己有問題,反正自由市場好棒棒,不能賺錢看不到 value 的研究死光光是應該的,因為他們沒有努力 creat their own value。(但是這樣的情形在學術圈內已經變成惡性循環,學術圈內的類自由市場所造成的惡性循環也不是沒人討論過,因為這樣下去沒有人敢嘗試新方向。然後你以為為什麼要舊藥新用?)

- 似乎有點扯遠了失焦,不過我想說的還是一樣,如果你還是要拿妓女的例子出來,我想說的是妓女賺的錢不是要給恩客,是給政府、是給政府、是給政府,不懂為什麼你會認為貢獻是給恩客,我覺得是因為你已經先入為主的幫人貼標籤了,所以才說是回饋給恩客。I say so because I thought I had clarified this on Bill Gates' example.(也許你認為給恩客和給政府是一樣的,但我認為不是。)

- 我不懂你為何要提到共產主義,我和我朋友沒提到,也許我們的想法偏左了一點,但不代表我們贊同實施共產主義是好的,也許你沒這個意思,但同樣的,我覺得你是只看到我們提的幾個點就先入為主的幫人貼標籤。

- 如果你又要提到沒生病的該不該幫生病的付錢, I assume 你說的是健保,如果一個人一生沒生病,那他需要付健保嗎?ok, 如果有人能預知他未來七十年都不會生病, fine, 他可以不付阿,要我說的話。問題沒有人能啊,大家都是到死前一分鐘才知道自己這一生是不是都用不到健保,有時候我也覺得有些人自以為沒那麼衰就不注意身體,不運動又吃高油高鹽,作息不正常,結果 obese 就算了到時候還得了什麼心血管疾病還是糖尿病的用了一堆健保,憑什麼我這麼注意自己身體,盡量不讓自己生病的人要繳稅給這些對自己健康不負責的人看病啊?但是這種事很難說,生不生病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政府能做的是盡量照顧到所有人,而不是因為某些人而犧牲其他弱勢的人,所以你問我的話,我還是會回答是, becuase you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 我不覺得中國是什麼共產主義,大概是掛羊頭賣狗肉吧,腐敗的政府無法真的實施真的共產主義。

- 最後想澄清的一點,我認為自由市場有其必要性,因為還是需要有競爭以減少壟斷的情形,但是我不認為完全自由市場運作是好的,原因上面已經說過了,另外這樣到最後還是有可能會漸漸變成壟斷的情形。以生技公司為例,某家大生技公司已經快要把北美市場裡所有的中小型公司都吃光光了,我不覺它他還有在 creat any their own value,只不過就是有夠多的本錢不停的買小公司而已。如果你覺得吃小公司也算是一種 own value,那我也無話可說。

Sorry that I am not scientific at all here, but whatever, 希望以上還在理性發言範圍內,沒有就算了,就當我是情緒性發言吧。雖然結果還是打了一堆 orz, but I think that's it. I know you will still disagree with me, 然後可能會再舉其它例子,不過我是來澄清事情的,不是來辯論對錯的,我已經說完我想說的了,所以我就先自己結案囉。



Nature / Science’s 1%: How income inequality is getting worse in research (Sept 2016)

Nature / Socio-economic inequality in science is on the rise

Nature / Is science only for the rich? (Sept 2016)

Nature / Income inequality is cyclical (Sept 2016)

A Nishi et al, Inequality and visibility of wealth in experimental social networks. Nature (2015)







2016-11-19

荼蘼。人生

前幾日看完荼蘼最後一集後寫的:

只有在知道另一個方案的結局比現在的好時,才會後悔,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你永遠不會知道沒機會發生的另一個方案是什麼結局,所以也無需為自己的選擇後悔,不用一直想如果選另一個方案會不會更好,只要不停地改進目前的方案,讓它更好就行了。

後來想想,

覺得這樣把人生想的好像有各種方案,似乎太簡單了。

大家從小到大都在追求標準答案,不管是考試,還是人生。就這樣不停地追求什麼標準答案或是正確答案,各個方案就好像人生是個 multiple choices,方案 A 到方案 E,好像人生真的有五個選擇,相信其中一個必是正確答案,然後追尋著那個正確答案,好像答對了,人生才對了。答錯了,I'm sorry。

但是,人生根本不是那麼簡單,根本沒什麼標準答案。因為,人生不是什麼 multiple choices,而是考試中最難的題型 -- 申論題啊啊啊~~

你的人生不是在各個方案中做一個對的選擇,而是努力證明你的選擇是對的。

That's it.

Life is never easy.








2016-06-01

最近好累

如題。最近跟人家聊天,聊越多越看清自己的缺點(或是說盲點),雖說都是自己早知道的,但是聽人家聊,即便不是聊自己的事,也像是把自身的缺點一件件的掰開,赤裸裸的呈現出來讓大家評論的感覺。開始回去翻之前的東西,回想為什麼那時候會做這樣的決定,為什麼不能更聰明一點,心裡想著要 "work smart, not work hard",但卻常常會不自覺地陷入 "work hard, but (maybe) not smart" 的無限迴圈裡。以前覺得活到現在沒做過什麼錯誤或讓自己後悔的決定,現在回想卻開始覺得之前做的每個決定都是錯的,當初如果怎樣現在會更好等等。也許是因為最近太常直視自己的弱點和脆弱,開始覺得好累,好沮喪,本來想要再把自己撥開一點,更赤裸一點,狠狠砍個幾刀,讓自己清醒一點的,但是今天好累,改天有力氣再說吧。

先把好幾個月前打的這篇搬過來。

--

沒想到我到 UBC 轉眼就三年了,三年轉眼即過,我卻好像什麼都沒完成,最近很悶、很憂慮,和無盡的焦躁,不發洩一下大概會爆炸吧。

這幾天看到這到這兩篇文 [1-3],想說一件事,就是博士生們,唸博士的過程並不是最慘的,恐怖的是博士後的階段,雖然我在唸博士的最後兩年,幾乎天天以淚洗面,每天到實驗室就是和 labmates 哭訴說我要 quit science,但好歹在老闆的支持下撐過去了,而且你在唸研究所的階段沒發 papers 是可以被原諒的(雖然我還是發了兩篇),但是到了博士後的階段,沒發 papers 會被認為是很混或能力不夠(你唸博士的時候可以發兩篇,現在卻一篇都生不出來是為什麼?天天都害怕被別人這麼質疑),博士畢業真的只是個開始而已,不是結束,好好享受你們還是研究生的時刻吧。畢業後就會知道,一低還有一低低,沒有最低潮,只有更低潮。

--

當一個人在水中閉氣,閉到久到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最害怕別人碰他,因為即使只是輕輕一拍,都可能會讓他驚嚇,使他忘了自己還在水中就鬆了氣,水瞬間倒流至口鼻之中無法呼吸,就溺斃了。至於為什麼要在水中閉氣閉那麼久不抬起頭來呼吸?因為害怕頭一抬起來就會被問一堆問題。有些人就喜歡默默的處理自己的問題,然後只報告結果,可以嘛?他不找你討論是因為覺得問你沒用外,還會反被問一堆所謂的「關心式提問」,對他們來講這不叫「因為關心所以問」,只會讓他們覺得被一堆問題追殺,是自找麻煩外,還會加重 imposter syndrome。

朋友問問題還好,因為互相都有共識不用為對方的人生負責,家人問卻會帶給人壓力,因為總有一方覺得要為對方的人生負責,但其實沒有人可以或需要為別人的人生負責,即使是父母或子女。

--

1. [Quartz] There’s an awful cost to getting a PhD that no one talks about

2. H Shen, Biologists lose out in post-PhD earnings analysis. Nature News (2015)

3. N Zolas et al, Wrapping it up in a person: Examining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outcomes for Ph.D. recipients. Science (2015)

4. Imposter Syndrome: Feel like a fraud?

5. [Forbes] Afraid of being "found out"? How to overcome imposter syndrome